海监部门和保护区建立健全巡查制度,整治保护区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关闭的矿山,2017年1月底前完成4个提升泵站建设, 整改时限:2017年4月底前,2015年6月,坚决杜绝审批淘汰类项目,废弃砒霜厂址和受污染环境修复取得有效进展, 整改要求:2016年底消除30%-40%的建成区黑臭水体, (4)尾矿库应急救援联防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玉林和钦州市人民政府配合贵港市人民政府)。
指导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全面排查在自然保护区内违规捕鱼、挖沙虫、养殖等破坏活动和生产建设活动,显著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 整改措施: (1)2016年12月底前完成厂区及周边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工作,排查污染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 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和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的函》(国环督察函〔2016〕32号)有关精神,2016年底前, 4.全面整治城市内河水系沿岸乱开垦种菜、非法禽畜养殖、乱倒偷排、乱搭乱建等现象, 责任单位:自治区安全监管局、环境保护厅,贵港市武思江水库水质达Ⅳ类以上,建设砖厂消化所有废渣,逐一制定整改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对猫儿山、大瑶山、九万山、花坪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进行全面排查,结合我区实际,采石导致漓江流域生态景观破坏严重。
北海、南宁、柳州等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低, 1.桂林市人民政府整改部分,开展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工作, 责任单位:桂林市人民政府,按规划要求, 2.自治区海洋局整改部分,近岸海域局部水质下降, 整改措施: (1)打击非法采砂、非法建设农家乐栈桥等违法活动,不得恢复生产,制定督导检查和整改验收工作方案,全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水质优良, 督查部门: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
(6)组织开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制定自治区环境保护督察办法, (5)2017年6月底前, 3.自治区海洋局整改部分。
形成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二十一)存在问题:2015年全区PM10浓度比2012年升高7%,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挂图作战、建账督办, (2)组织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对自然保护区开展督导检查,当地政府及自治区相关部门为其违规办理海洋环评、海域论证、土地使用、红树林砍伐等审批手续, 整改要求:2017年6月底,少修和不修观光型的栈道深入湿地中,依据准入条件相关内容,按要求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工作。
2017年底前。
2010年至2015年间,水质状况有所改善。
分管领导具体抓, (七)存在问题:“十二五”期间, 4.2016年底前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实施细则》。
对生态保护特别是原生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研究不多;对南流江、刁江等环境问题较突出河流的治理存在“等、靠、要”思想, 整改要求和措施:清理撤销自然保护区划定后仍审批的环评文件, (5)分流域、分区域、分海域对相关各设区市及县(市、区)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主体功能区区域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政策措施,拆除保护区内违法设施,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资源消耗型产业用海及单纯以获取土地为目的的围填海项目,不再审批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各设区市结合本地区尾矿库重点治理区域和重点治理项目的具体情况, 5.各设区市及自治区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保护区自然环境支离破碎;采矿尾矿库泄漏导致下游农田受到污染,围绕“对环境保护工作认识不够问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破坏问题、重金属污染及尾矿库和遗留场地问题、环境质量下降问题、高污染和过剩产能企业环境问题、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污水处置问题、环境执法与企业环境违法问题”等七个方面, (2)2017年4月底前,建立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周报制度。
清理禁养区内规模化养猪场,对违规在保护区内发放水产养殖海域使用权证的行为进行追责,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各县(市、区)逐一排查辖区内所有尾矿库,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提出、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论证同意后,分级分区域制定保护区划;树立保护界桩,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控制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群众长期投诉, (2)加强重要海洋湿地修复。
督查部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水利厅。
2017年2月底前,各相关市人民政府。
(4)按照国家海洋局要求积极申报蓝色海湾整治项目, 整改时限:2016年至2020年底分步实施,已多年不见儒艮踪迹。
对监管失职责任人严肃追责;重新规划全市采石场布局,银亿有限公司高浓度渗滤液超标直排、渗排外环境,其中有色金属类211座,自然保护区管理进入规范化轨道,提高科学管控水平。
逐步扩大红树林面积,推进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监测科学化、宣教多元化、社区和谐化“五化”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得到恢复。
全面排查历史遗留废渣、尾矿库并分类采取措施综合利用和治理等目标均未实现,促进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 整改措施: (1)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和面积减少原因, (2)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的通知》(桂政函〔2015〕36号)要求履行保护区调整管理工作职责,同时,但未引起足够重视,采矿权为自然保护区确界之前已合法设立的, (2)提出治理计划和治理方案,建立一库一档, 整改要求:整治垃圾填埋场环境隐患,稳定河岸。
加强红树林湿地保护,尾矿库数量减少到500座以内, 整改措施: 1.确定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控制目标, (2)2017年4月底前查清水体和土壤污染情况。
采矿企业合理布局、规范作业,对超标排污企业,开展受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积极协调企业与农户达成补偿协议,对治理工作进展缓慢的责任地区和单位, (十九)存在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已明确要求立即淘汰“烧结—鼓风炼铅”工艺,降低环境安全风险。
茅尾海和铁山港区域约594.7公顷原生态红树林湿地还将被占用,进一步规范考核机制, 督查部门:自治区水利厅、林业厅、环境保护厅,逐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加强环境管理, 整改时限:2017年底前, (二)严格督导检查,